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PCB板卡上的元器件逐个数(1)

PCB板卡上的元器件逐个数(1)

2010-02-06小小《微型计算机》2010年1月上

怎么方便怎么来—PCB的诞生

相信不少玩家肯定还记得物理电学课程上的情景:在电学课程上,学生需要手动将各种各样的线路连接起来直到完成工程。在稍微复杂一些的电子实验课上,一个实验甚至需要连接上百条线路。这些线路都采用普通的铜导线,外皮是绝缘塑料。很显然,实验的结果暂且不说,光是连接这些线路就令人头疼。如果没有PCB,Core i7 860处理器的1156个针脚都使用铜线连接的话,那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!

技术总是向着更方便和更简洁的方向发展。早在上个世纪的1925年,美国人Charles Ducas首次成功在绝缘的基板上印刷出线路图案,再以电镀的方式建立导体作为连接线,第一次诞生了印刷电路板的概念。数年后的1936年,奥地利科学家保罗·爱斯勒(Paul Eisler)在英国首次展示了他的箔膜技术,这成为现代PCB的里程碑事件。时至今日,PCB已经进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,但无论终产品如何改变,Charles Ducas首次使用的“加成法”和Paul Eisler发明的“减成法”,依旧是PCB生产的重要方法。

从英文单词的原意来说,PCB(Printed circuit board)或PWB(Printed wire board),都可翻译为印刷线路板。通过印刷,生产者能通过大规模生产,迅速制造出复杂的线路。和原始的线路插接相比,一次PCB的模具制造就可以生产成千上万个完全相同、几乎不会有任何错误的产品。相比之下,手工接插件无论是效率还是良品率,都差得太远了。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用户名:

密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