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SB 3.0标准无疑是非常强大的,它在传输速度、模式、兼容性、供电、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一个未来接口标准应有的水平。不过,只有一家发展总是不够精彩。在USB 3.0发布之前,IEEE 1394b标准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800Mbps,并且很快会升级至3.2Gbps;同时eSATA又是以高速著称。面对诸多竞争对手,USB 3.0标准是否有优势呢?
从速度来说,USB 3.0无疑是快的。高达5Gbps的传输速度在几种接口中可谓傲视群雄。之前快的eSATA仅有3.0Gbps,大幅度落后于USB 3.0。实际上,除了速度之外,USB 3.0标准还有更多的优势。相比IEEE 1394接口,USB 3.0的应用范围要广得多。
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,谁看到过IEEE 1394接口的闪存盘呢?虽然IEEE 1394接口在多媒体行业中使用广泛,但是离开了厂商的支持,IEEE 1394逐渐衰退甚至退出市场都是有可能的。USB 3.0标准在制定之初,就邀请了IEEE 1394标准的“娘家”—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参与。苹果并未明确表示对USB 3.0的支持,但目前苹果电脑的大芯片提供商—英特尔是USB 3.0的核心成员,在设备支持上未来可能会影响苹果放弃IEEE 1394或者在IEEE 1394和USB 3.0之间做出平衡。另外,同为全球媒体巨头的索尼公司早已对IEEE 1394接口失去兴趣,索尼一些新款摄像机产品都配备了USB 2.0接口,而不是IEEE 1394接口。
从USB 3.0的发展计划来看,至少要到2010年底我们才能看到USB 3.0设备的大规模普及
不过IEEE 1394标准也留有后手,1394贸易协会曾经表示:USB目前依旧落后于IEEE 1394,因为USB 3.0依旧在纸上,并且USB 3.0 HOST控制芯片更为复杂,因此对USB 3.0在2009年完成大批设备推广上市并不看好。IEEE 1394-2008标准在2008年年中就已经正式完成,高传输速度升级至3.2Gbps,并且1394贸易协会正在制定6.4Gbps甚至10Gbps的相关标准。
在传输距离方面,IEEE 1394也非常自信。USB 3.0也许只能在2米的连接线内实现全速传输,相比之下,IEEE 1394认为他们可以实现100米以内的高速传输。重要的是,IEEE 1394可以脱离PC实现点对点传输,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模式,并且可以同时连接63个设备,对数字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实用性也非常出色,这些都是USB 3.0难以超越的。
IEEE 1394和USB 3.0的竞争结果就像三国中期的魏国和蜀国,竞争激烈,结果不明。不过说起三国,还有一个接口标准—eSATA不得不提。正像三国时期的吴国,虽然表面平和,但是实际上却暗流涌动。eSATA的标准脱胎于SATA标准,和硬盘界大红大热的SATA不同的是,eSATA一直不愠不火。
究其原因,主要还是在设计之初,eSATA就不是为频繁插拔设备专门设计的接口,而是作为SATA方案的扩展和补充,充其量也就是个“赠品”。和USB、IEEE 1394这些“嫡子”还是有不小的差距。
eSATA的首要问题是无法提供电能,没有供电部分的设计,就意味着大部分设备不能独立使用。如果使用eSATA接口的移动硬盘,就需要从USB接口取电或单独由电源供电。这样还不如直接使用USB 3.0接口,速度更快更方便。
除此之外,eSATA接口“天生孱弱”,接口本身比较脆弱,插拔次数过多相对容易受损。不过,eSATA也有自己的优势。首先eSATA接口来自于硬盘方案,只要SATA升级了,eSATA就是近亲,是容易也快兼容于SATA方案的接口。也就是说只要电脑能用SATA硬盘,就能使用eSATA,成本低、容易布置。
其次,eSATA有专门集成在主机内的SATA芯片,具备系统引导启动的功能。USB和IEEE 1394实现起来相对麻烦一些。虽然这两点优势不足以让eSATA和USB接口争锋,但是自保总算没有问题。乐观的估计是,伴随计算机的发展,eSATA接口会长久的持续下去,但是并不会红火起来,而是作为一个附加功能普遍存在于配置清单中。
实际上,无论是USB还是IEEE 1394亦或是eSATA,都是为了我们使用更方便、更轻松而发展出来的数据接口。随着人们对大数据操作的需求越来越急迫、越来越普遍,各种各样的高速接口还将会进一步发展下去。互联互通,终究是电脑发展的大趋势。而这互联互通的一部分,就是由小小的USB、IEEE 1394、eSATA来完成的。而在三种接口当中,作为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USB接口的更新版本,USB 3.0虽说不能独霸天下,但是维持甚至强化统治地位看来完全不成问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