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否曾对可以帮助机械硬盘快速进入系统、游戏的SRT智能加速技术赞叹不已?是否曾因只有Z77、Z68主板支持SRT技术而感到惋惜?今天,你的遗憾将就此终结。只要有了它,不管主板是B75还是990FX,机械硬盘都将在它的带领下步入极速时代。
在大容量固态硬盘价格高高在上的今天,机械硬盘仍是大部分用户的首选。因此各类为机械硬盘提速的技术孕育而生,从早期在Vista操作系统上诞生的Readyboost,到现在比较成熟的混合硬盘、英特尔SRT智能响应技术(以下简称SRT)等等陆续登场。不过,这些技术目前仍未得到广泛接受,大的原因在于使用这些技术时对用户要么有一定要求限制,要么成本太高、意义不大。如混合硬盘尽管在任何PC平台上都可以使用,但其缓存部分只能对与其整合的单一机械硬盘加速,使用面非常狭窄,而且其售价较高。英特尔SRT技术虽然可通过低廉的小容量固态硬盘对任一机械硬盘加速,但由于它源自英特尔,且被定位为较为尖端的技术,因此只有Z68、Z77两类中高端主板才能使用它,大部分主流用户与AMD平台玩家则与它彻底无缘。
不过,随着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的问世,这种局面可能将得到改变。这是一款神奇的产品,号称能对几乎所有PC平台上的机械硬盘进行加速,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,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?
坦率地说,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款产品的时候,对它的态度是很不以为然的。不论是从外观还是技术规格来看,这款产品都非常普通。其外壳采用了塑料材质,与其他固态硬盘相比极为轻巧,而仅仅32GB的容量,更易让人觉得这不过是一块定位很低的小容量固态硬盘。唯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便于安装的2.5英寸转3.5英寸铝制支架,以及其仅仅300元出头的超低售价。
而在对这块固态硬盘进行拆解后,则更让人意外。其内部PCB的“体形”只有普通固态硬盘PCB的1/3~1/2,非常小巧。显然,这是由于其容量较小、结构简单所致。这块固态硬盘仅由四颗编号为“SDTNPMAHEM-008G”闪迪24nm MLC 8GB闪存芯片,以及一颗编号为“SanDisk 20-82-00270-1”的SATA 6Gb/s主控芯片组成,没有板载额外的缓存芯片。
而从性能测试上来看,这款固态硬盘除在连续读取速度上比较优秀外,在其他指标上与同类固态硬盘相比并无任何优势,属于中规中矩的产品。当然,与随机512KB小文件读取速度不过80MB/s,随机4KB小文件读取速度不到1MB/s的机械硬盘相比,它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。
这款固态硬盘由塑料外壳、超小型PCB组成,设计结构非常简单。
由于总共仅板载五颗芯片,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PCB设计(左)非常小型化,如左图所示,不到普通固态硬盘PCB(右)的一半大小。这既降低了工作时的功耗(标称功耗仅0.5W),也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,一举两得。
从其性能测试成绩整体来看,它在读取速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,但在写入测试上的表现则比较普通,其连续写入速度仅有120MB/s。
神秘的“SanDisk 20-82-00270-1”主控芯片,目前关于此芯片的技术信息很少,据信其核心技术来源于富士通。
显然,如果仅仅是一块技术规格普通的固态硬盘是远远不够打动消费者的。与其他产品相比,闪迪ReadyCache大的不同在于说明书上还提供了一个Activation Code(激活码),而它就是启动其秘密武器—ExpressCache的关键所在。事实上,要想发挥这款产品的加速功能,除了需要连接配套固态硬盘外,在使用前还需在闪迪官网下载、安装这套由Condusiv公司研发,名为ExpressCache的加速软件。安装软件后,只要确定固态硬盘处于没有分区的初始状态,并输入激活码对软件进行激活,机械硬盘加速功能便会自动启动。
其技术原理非常简单,与之前的SRT技术相比并无明显差别。它们都是通过软件侦测、判断系统在机械硬盘里经常访问的应用程序、档案,然后将相关数据存放在固态硬盘里。在后续使用中,系统将直接从固态硬盘里读取所需数据,从而起到加速、减少耗时的目的。
与SRT技术相比,ExpressCache的管理界面更加智能,更具操作性。用户不仅可随时了解所用缓存占用的空间大小,更能随时根据需要删除缓存数据。
让人稍感遗憾的是,ExpressCache软件目前只能在Windows 7下正常工作,且只能与配套的ReadyCache固态硬盘搭配使用,不能采用其他产品。
接下来,我们分别采用英特尔B75主板、AMD 990FX主板,组建了两套天生没有任何机械硬盘加速技术的平台,对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进行了体验。我们将重点考察对机械硬盘开启加速技术后,游戏的启动时间,进入操作系统的时间是否会得到有效缩短。
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体验平台:
测试点评:无论是进入操作系统,还是启动游戏或是在Photoshop里打开一些特定图片档案,这些应用大的一个特点是用户后续可能会多次重复进行。而从我们的体验来看,在重复进行这类应用三次左右,ExpressCache软件便可准确地将其判断为常用应用,并将相关数据存储在固态硬盘里。因此接下来,即便用户通过冷开机、冷启动的方式进行这些应用,也能享受到极速体验。
如上图所示,以上测试成绩全部是通过冷开机、冷启动的方式获得,如启动游戏的计时是第一次启动游戏时,进入场景的所需时间,没有借助Windows缓存机制的帮助;进入操作系统的计时则是第一次接通电源后,进入操作系统的所需时间,而非重启时间。从结果来看,即便在这样的启动环境下,使用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加速后,游戏、操作系统的时间都能得到大幅缩短,只有原有时间的大约36%~75%。让用户一打开电脑,便能获得极速的享受。
测试点评:不过,只对常用应用进行加速的特性也使得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在一些应用中无法发挥作用,典型的就是文件的拷贝、复制。原因很简单,这类应用是典型的“一次性”应用,用户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进行,因此ExpressCache软件自然也不会将其视为常用数据存入固态硬盘中。所以,我们可以看到,无论是否使用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,文件的传输速度都不会因此得到明显增加与改变。
同时,通过CrystalDiskMark这样的基准性能测试软件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。该软件的测试原理并不复杂,在所测分区生成一个按用户设置大小的测试文件,并对该文件进行读写测试,从而了解硬盘的传输性能。在AMD 990FX平台上,当机械硬盘启用加速第一次运行这款测试软件后,存储系统的性能几无变化,只获得了非常小幅度的提速。在第二次进行测试时,测试成绩仍没有太大变化,连续读取速度只提高到163MB/s,同时512KB随机小文件读取速度也仅仅增加到51MB/s。而在第三次运行该软件后,测试成绩则出现巨大提升,机械硬盘连续读取速度突破344MB/s,原因在于测试需要读写的数据已完全从机械硬盘转移至固态硬盘。尽管成绩漂亮了、好看了,但不难看出,这样的测试成绩对于文件传输类应用并无意义。毕竟在实际生活中,又有谁会如此无聊,将文件多次重复读写,来追求无谓的数值呢?
在多次重复测试后,CrystalDiskMark可以跑出非常漂亮的数值,但对普通的文件传输类应用并无任何帮助。
测试点评:后我们在英特尔Z77平台上,开启SRT技术与使用闪迪方案的B75平台进行了对比,Z77平台上的缓存盘同样使用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。从结果来看,由于两者的技术原理基本一致,因此机械硬盘开启加速后的系统进入时间、游戏启动时间都没有明显差别。在开启加速功能后,都能大大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。同时,SRT技术对于文件的拷贝、复制等应用也没有明显帮助。此外,由于ExpressCache软件可侦测缓存占用量,任意清除缓存,因此就操作性来说,闪迪的加速方案要略胜一筹。而SRT则得益于可搭配任意一款固态硬盘,具备更好的性能提升潜力。
在一段时间里,针对人们对固态硬盘的热情,一些厂商曾推出了不少的30GB、40GB超低价产品。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对于用户来讲都没有太大作用,容量偏小、性能一般使得它们像鸡肋一样让人无从下手。而这款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的问世不仅完全改变了这类产品的形象,更使此类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大幅提升。它不仅销售固态硬盘,更为用户带来了可以用在任何一个PC平台上的机械硬盘加速方案。这样,不论是经济拮据,买不起普通固态硬盘进行性能升级的低端用户,还是拥有多块机械硬盘、大量存储资料的高端玩家,都可以通过它来改善存储性能。相比单纯使用固态硬盘,它的成本大大降低;相比SRT加速技术,它没有任何PC平台限制。这款产品的到来为机械硬盘的全面提速创造了条件,意义不小。
当然,就像所有新事物一样,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也存在一些缺点:只能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下使用、不能搭配其他高性能固态硬盘等等使得它在使用上还有一些不便、在功能上还无法得到完全发挥……但我们相信,随着时间的推移,闪迪与其他存储厂商会带来更加成熟、强劲的相关产品。而无法取代彼此的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,也会在这类加速技术的支持、帮助下,终实现性能与容量的完美结合。